近日,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飞科技”)正跑步奔向“新三板”。奥飞科技目前已进入了券商反馈意见回复审查阶段,这标志着距离挂牌上市又更近了一步,如果上市成功,奥飞科技将有望成为南沙首家上市的本土科技企业。
其实,不仅仅是奥飞科技,南沙多家企业正在酝酿在“新三板”挂牌。目前,在南沙经营的企业中,已经上市的企业有东凌粮油、六福集团(生产基地在南沙);准备上市新三板的企业有南沙海港、南沙信息港、奥飞科技、远正科技。
在南沙“新区+自贸区+科技创新示范区”三区优势叠加下,南沙区内企业纷纷奋起发力,谋求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希望通过强大的融资功能为南沙科技创新力量注资升级。
上市“军团”以科技型企业为主
除了奥飞科技以外,广州南沙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属下广州南沙信息港有限公司(以下称“信息港公司”)拟在今年底在“新三板”挂牌。
信息港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从事投资经营城市光纤网络、道路监控、城管专网、移动办公OA、安防工程等,计划未来进一步扩展南沙区光纤主干网络,开展区内跨境电商平台和自贸区单一窗口建设,打造“智慧园区”及“智慧城市”管理平台。
早在今年3月,广州南沙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曾发出“新三板”挂牌服务招标公告。公告显示,广州南沙港口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广州南沙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其以2015年8月底完成挂牌工作为目标。而此次发出招标公告的信息港公司,则是广州南沙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
另一家扎根于广州南沙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南沙科技创新中心)的广州市远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也正积极谋求在“新三板”上市。据悉,该公司是专业从事智慧城市能源监管和空调节能控制领域相关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工程实施和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智能科技企业。
此外,部分已上市企业逐渐将生产重心转移至南沙区内,成为南沙上市“军团”的一大亮点。
除了南沙区内首家上市的东凌粮油外,已于1997年在香港上市的香港六福集团下属的广州六福集团,其主要生产基地就设置在南沙区内。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拥有员工约2000人,主要从事各类黄铂金、K金、钻石及其它配饰的生产、采购、零售及批发业务。
作为我国洗涤用品生产大型骨干企业的上市公司广州浪奇,也将新的低碳工业园以及主要产品线迁至南沙区。在啤酒行业中享有“南有珠江”美誉的上市企业珠江啤酒,在2014年9月中向其全资子公司广州南沙珠啤增资8000万元,南沙珠啤成为其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南沙目前还有一大批新的企业正在积极筹划上市“新三板”。例如,广州南沙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的下属公司现已进入上市“新三板”招标阶段,预计年底上市。
据统计,南沙目前已有5家企业完成股份重组工作,进入新三板挂牌的排队通道。根据《广州市关于落实创新驱动重点工作责任的实施方案》提出,南沙今年计划完成20家区内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7年力争达到60家。
南沙资本市场发展剑指三大业务
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看来,一系列的政策刺激让南沙的金融发展显得特别重要。
此前,南沙“金融15条”叠加自贸区政策利好后,6月2日,《2015年广州金融创新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广州市要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双百工程”,争取2015年新增上市公司超10家,在“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代办系统)挂牌企业超过50家。
“这些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与资本市场有关系。针对金融创新,目的就是服务实体经济,珠三角是实体经济中心,也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金融创新应当围绕实体经济而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南沙区特别关注金融机构的引入,特别把企业上市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林江表示。
但是,南沙在资本市场进入前,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过往业务以码头、造船厂、制造业为主,资本市场的发展停留在规划、意见层面。而且,南沙距离广州市区40公里,虽然作为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但是无法依托有规模的城市经济体,在当地没有良好的创业、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服务等配套,很难聚集人气。
“如果失去了人才基础,就无法进行金融创新,谈何发展资本市场,打造金融中心。以伦敦金融城为例,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吸引着全球的金融人才,南沙怎样吸引人才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林江说。
林江表示,未来南沙如果要建设资本市场,最适宜拓展融资租赁业务、期货业务和基金业务。
目前,广州将融资租赁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将广州打造成为华南融资租赁聚集中心以及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而南沙是广州重点打造的融资租赁聚集区。
“从政策上看,南沙获得了多项政策倾斜。如在南沙金改15条中提到,国家将支持在南沙新区开展全国统一融资租赁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打造全国融资租赁业的‘南沙标准’。融资租赁企业在南沙的聚集效应开始凸显。”林江认为。
而对于期货业务,林江认为,可以利用原有的航运优势,发展航运的金融衍生产品,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原油期货、利率、汇率期货等等。特别是航运指数的买卖,在欧洲波罗的海周围早就兴起了航运指数买卖市场,而目前南沙相关的航运指数也提上了议程。
另外一个可能突破的业务是基金市场。林江表示,基金市场的发展,依赖于珠三角强大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拥有庞大的资金,势必要对企业财富进行管理。企业财富管理又恰恰是香港金融业的强项。如果能将香港的资源、优势对接到南沙,南沙则可能成为珠三角的基金管理、交易中心。
特别是南沙自贸区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要求,可以在不影响司法管辖权的情况下,引入西方通用的商法与制度,与香港在商法、制度上的对接也成为了南沙资本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